管理案例:将最好的人放到最恰当的位置上



2018-08-21 10:41

清华大学相关课程

摩托罗拉的用人之道是:在最恰当的时间将最好的人放到最恰当的位置上。这应该是现代企业或组织真正的配合 之道。无论什么时候,人适其岗才能战无不胜。
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种最尴尬的现象就是:企业或组织空岗和人才失业长期幷存。而且企业或组织相当童要的岗 位,其用人原则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。
很多企业或组织每当遇到有空缺职位时,总是先在企业或组织内部张贴广告,充分挖掘内部人才潜力,只有当内 部招聘不到合适人选时,才向外界招聘。海尔所有的员工包括髙层管理人员在内都实行竞聘上岗,某岗位空缺,由公司人 力资源开发中心公布招聘条件、工作目标和招聘程序,申请人可根据自己的能力、条件选择岗位。同一职位的各申请人之 间展开公平竞争,以申请人以往的日常考核、工作业绩等指标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估,相互比较,优胜劣汰。优秀者优先入 岗,竞聘落选、但有培养前途的人才,进入海尔后备人才库,纳入日常考核范围。这样一套公正合理的竞争体制,保证了 海尔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,使优秀人才人尽其才,才尽其用,实现了最紧密的工作配合。
其实招聘的渠道很多,例如各类媒体招聘广告、人才招聘会、猎头公司等,但他们的首选始终是内部招聘。这种 用人方式其实有一定的局限。因为内部人才毕竟有限,而外部世界的广阔天地里却人才辈出,白白错过了岂不可惜?因 此,对于企业或组织来说,要懂得怎么去选用合适的人才,精心挑选并着力培养,才能使他们的能力和潜力得以有效配 合,充分发挥。
成功的用人原则应该是客观、公平、有利于人才选择。已成功打入世界大企业行列的海尔泰行的用人宗旨是:给 所有人一个平等参赛的机会,你有多大才千,企业就为你提供多大的舞台。
与之相反,在很多的组织机构中,正是由于用人不当,出现了组织机构臃肿、人浮于事的情形。英国的诺斯古德 •帕金森在《帕金森定律》一书中,对不称职管理者的三条出路、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作了非常精彩的阐述。
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,可能有三条出路:
一是申请退职,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;
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;
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。
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,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;第二条路也不能走,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 手;最有利的看来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了。于是,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,减轻了他的负担。由于助手的平庸不 会对他的权力构成威胁,所以这位管理者从此便可以高枕无优了。两个助手既然无能,他们只能上行下效,再为自己找两 个更加无能的助手。依此类推,就形成了 一个机构臃肿、人稃于事、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。
因此,企业管理者在面对选人和用人的问題时,应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拔合适的人,才能做到“人得其事,事得其 人;人尽其才,事尽其功” ◊同时,还要善于发现“不拉马的士兵”。
提到“不拉马的士兵”,还有一个管理界的经典段子:
一位炮兵军官,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,却在几个部队中都发现了一个相同的情况:操练中,总有一名士兵自 二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,纹丝不动。经询问才知是操练条例这样规定的。
军官百思不得其解,回去后反复查阋军事文献,终于发现了个中缧由。原来是炮兵的操练条例仍然因循非机械化 时代的规则造成的。
在那个时代,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,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缮绳。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 机械化程度很高,早已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,但操练条例却没有随之及时调整,因此才出现了“不拉马的士兵”的怪 、现象。
对一名髙明的管理者来说,应及时站在一个企业的高度去审视整个组织人力资源的运作体系,判断其内部每个员 工的岗位定位是否合适,善于仔细审查,发现“不拉马的士兵”或未尽其才者,及时加以适度调整,做到人适其岗,完成 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。
当今世界,成功者比比皆是。但仔细研究会发现,无论是哪行哪业的精英,他们之所以出类拔萃,是因为自身的 优势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挥。庸碌者在对这些精英仰慕时应该明白:优势不是精英的专利,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优势。而碌 碌无为者之所以未能跻身精英之列,就在于未能认清自己的优势在哪里,盲目追随别人的足迹,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本身的 优势,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。
这就提酲管理者在用人时,一定要量才适用,使得员工的个人能力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,才能突出优势,弥补不 足,打造一个成功高效的精英团队。


上一篇:管理案例:米其林的配合秘诀
下一篇:企业领导考察新人,需要时间